四弘誓願是大乘教裡面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願,只說了四句,四句把菩薩在因地裡面無量的大願全都包括了。第一願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這個度字用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幫助、協助,成就他們。眾生無量無邊,經教裡面所說的,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任何一個人,任何一個眾生,佛菩薩決定不會捨棄,為什麼?菩薩們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,比一家還要親。一個眾生有苦有難,怎麼可以捨棄!既然一個眾生都不捨棄,現在苦難的眾生這麼多,佛為什麼不度他?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曉得,經上有解釋說「心、佛、眾生,三無差別」,這個三無差別的意思很廣,不是一個意思。第一個解釋,這三個是平等的,一而三、三而一,眾生、佛、心,是一樁事情,不是三樁事情,是一不是三。第二個解釋,這三種力量是相等的,眾生的業力、諸佛的願力、心的力量是平等的。心是體,佛跟眾生都是作用,一個是正面的作用,佛是正面的,眾生是負面的作用。也可以說,佛是善的作用,眾生是不善的作用,力量均等。所以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,眾生罪業沒有消除,佛的力量加不上,就是心的力量也加不上。心、佛、眾生,必須眾生不善的業力能消除,佛的力量就幫得上忙。這個心,它無所謂善惡,它是本體,但是無論是真,無論是妄,都是從體而起的作用。心是隨緣的,能隨染淨緣,眾生造罪業,它隨染緣現六道輪迴,現三途果報,它隨緣。諸佛菩薩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它也隨緣。華藏世界是心的隨緣,極樂世界也是心的隨緣,它能隨染淨緣,它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。所以佛才說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個心想指的是我們的念頭,現代人講心態,它來作主,主宰這個千變萬化,是這麼個意思。



引用自: 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post/221854053-%E7%AC%AC%E4%B8%80%E6%AC%A1%E9%9D%9C%E5%9D%90%E8%81%


文章標籤

dianag5h1j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生命靈動數字為何?坊間的靈動數字只有0 - 9~10個號碼,人有百百款,這樣合理嗎?個人花了數年時間,經數百個案的實驗印證,已經實證完成!開發一套〔河洛理數密碼開運學〕針對名片與手機門號開運。如果您想了解,請給完整的生辰~請註明:國曆or農曆?男or女?生辰:必須要有年、月、日、時~我將給您一套專屬開運密碼!此書〔河洛理數密碼開運學〕目前贈送結緣中,全書225頁,約10萬字若需要~請E-mailtian_jyue0420@yahoo.com.tw~請書明姓名,地址。10天內就能收到天覺著作:〔1〕絕處逢生堪輿學〔2〕河洛理數密碼開運學〔內附易經流年、參評秘訣〕〔3〕河洛理數〔卷二、卷三〕之預測詳解應用學

文章出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40210000016KK01784


文章標籤

dianag5h1j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自古至今二千五百年來,大多數的禪修者都在四禪八定中下功夫,鮮少有人能真正實踐佛陀「獨一靜處、專精禪思」的教法,【正思惟禪修中心】整理《阿含經》中,與止觀禪修有關的經文,在修道次第上以「內正思惟」為主,與傳統修世間定的教法截然不同。
本中心所開設的﹝阿含心要﹞,完全不同於南北傳對《尼柯耶》與《阿含》的理解,而是以八正道「慧→戒→定」的修道次第修學,這裏的「正定」是透過慧學「獨一靜處、專精禪思」而得,以此教法貫通《阿含》深義,是本課程與眾不同的精髄所在。
若說﹝阿含心要﹞是解門,那麼﹝阿含止觀禪﹞則是行門,而解行是並重、相輔相成的,在《阿含經》中,止是安那般那,觀是毘婆奢那,禪則是禪那、也就是「正思惟」,目前佛教界大多只教導止觀,沒有人教導如何「禪思」,本中心開設﹝阿含止觀禪﹞,教導學人如何「獨一靜處、專精禪思」,回歸佛陀真實的教法。
預計104年9月開課,詳見﹝阿含止觀禪﹞網站http://www.agama-zen.com.tw,聯絡人:張濬紘0905066490,地點:高雄市鼓山區美術東六街258號2樓,課表如下:
正思惟禪修中心
課程名稱時段
阿含心要A每週日14:00〜16:00
阿含心要B每週三19:00〜21:00

文章標籤

dianag5h1j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